关于公布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各院、系、直属教学部,机关有关部、处、室:
根据《关于开展第六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的通知》(校教字[2004]5号)精神,经个人(集体)申请,学院初选,校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审议,共评出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共32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12项。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特此通知。
附件: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OO四年十一月四日
主题词:教学 成果 奖励 通知
校对:叶大鹏 录入:俞新妹
附件
200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单位) | 
| 1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一等奖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设计团队(集体) | 
| 2 | 物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一等奖 | 尹 民 周先意 霍剑青 孙腊珍 李永平 | 
| 3 | 数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 一等奖 | 数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 
| 4 | 实现多元化教学,全面提高《电磁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 一等奖 | 叶邦角 程福臻 戚伯云 秦 敢 | 
| 5 | 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陈发来 张韵华 陈效群 季孝达 汪琥庭 陈秋桂 李 娟 | 
| 6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 一等奖 | 明 海 章江英 李银妹 吴云霞 王声波 李永平 | 
| 7 | 力学实验课程改革 | 一等奖 | 尹协振 张寒虹 续伯钦 何世平 | 
| 8 | 系统改革精密机械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一等奖 | 王琪民 李永新 王 翔 沈连婠 连东侠 王克逸 | 
| 9 |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多模式机械制图教学系统 | 一等奖 | 沈连婠 邬玉亭 王瑞芳 王琪民 | 
| 10 | 计算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周学海 王 洵 赵保华 王煦法 杨寿保 贾伯琪 | 
| 11 | 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 辉 陆 伟 戴蓓蒨 | 
| 12 | 编译原理课程系列教材建设 | 一等奖 | 陈意云 张 昱 郑启龙 | 
| 13 | 通信类课程与实验的建设与改革 | 一等奖 | 徐佩霞 黄胜华 张志坚 | 
| 14 | 陶瓷文化与陶瓷工艺课程综合建设 | 一等奖 | 汤书昆 王 祥 吴 刚 周先稠 | 
| 15 | 以认知主体为本,以语言实践为中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孙 蓝 龚 立 陈纪梁 徐守平 王建忠 | 
| 16 |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新路 | 一等奖 | 周炳兰 刘瑞华 徐林荔 吕 炯 许家金 | 
| 17 | 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点课程的教学质量 | 一等奖 | 何平笙 朱平平 杨海洋 | 
| 18 | 非生物学类本科生《生命科学》教学体系建设 | 一等奖 | 沈显生 刘 兢 施蕴渝 李树美 张文锐 | 
| 19 | 地球科学教学互动的建设与实践 | 一等奖 | 孙立广 刘 斌 谢周清 | 
| 20 | 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 一等奖 | 向守平 李 蓓 吴 敏 邓继胜 刘志刚 | 
| 21 |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物理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二等奖 | 刘之景 | 
| 22 |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孙腊珍 吴瑞生 宋克柱 万树德 孙金华 杜淮江 | 
| 23 | 《力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 二等奖 | 杨维紘 戚伯云 向守平 叶邦角 | 
| 24 | 非物理类力学网络课程的研制 | 二等奖 | 张璞扬 戚伯云 张 权 | 
| 25 | 热科学教学实验分层次施教 | 二等奖 | 李业发 王桂娟 袁小平 张有为 王永富 张承美 武全萍 | 
| 26 | 基于B/S结构的中国科大考试智能管理系统 | 二等奖 | 陈恩红 李 蓓 张润东 邓继胜 | 
| 27 | C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与练习 | 二等奖 | 贾伯琪 白雪飞 何汝梅 谭立湘 王上飞 尹 东 张四海 | 
| 28 | 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运行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金广江 柴 松 周先稠 胡宗好 徐雄杰 | 
| 29 | “两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 二等奖 | 潘正祥 吴兆雪 尹 霞 李德才 | 
| 3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 | 二等奖 | 孔 燕 杨映秋 张 旭 沈克祥 | 
| 31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 二等奖 | 俞红云 李卫芳 王秀海 沈为群 王玉珍 | 
| 32 | 管理学科类系列综合实验开发 | 二等奖 | 王卫平 苟清龙 曹彩凤 徐晓燕 吕 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