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系提出生成式AI提升学术写作的新方法与框架

发布者:贾倩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0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将其应用于学术写作领域以提高效率和质量,成为全球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学系林志成特任研究员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5年影响因子29.2,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排名第一)发表评论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全新AI写作框架。此框架能帮助研究人员克服语言障碍,提升学术写作效率与质量,提高科研成果传播效率。

学术写作常被视为耗时且艰难的过程。尽管现有写作辅助工具如Grammarly等能在语法和拼写层面提供帮助,而生成式AI,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则能更深入地参与写作过程。林志成在文章中指出:“生成式AI不仅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的写作协作者,更能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使写作过程更高效且富有乐趣。”本研究展示了AI在提升写作效率和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三种实用的方法:合作写作框架、双阶段写作模式、写作辅助类型及层级,助力研究人员更好调动AI的辅助潜能。

文章认为AI作为工具能推动学术写作的变革,将其从沟通障碍转变为推动科学进步的助推器。林志成特别强调,尽管AI可以大幅提升写作效率,优化研究成果表达,但使用AI并非为了取代人类的创造力,研究人员要保持负责任的使用态度,对生成的内容进行事实核查,并遵循学术伦理规范和披露要求。

关于作者

林志成为本文的唯一作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学系特任研究员,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自202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和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副主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大中华地区学者。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创新2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资助。

原文:Lin, Z. Techniques for supercharging academic writing with generative AI. Nat. Biomed. Eng 9, 426–431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4-01185-8

 

(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