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显飞教授做客科技人文讲堂作专题报告

发布者:邓曼妮发布时间:2023-12-11浏览次数:10

2023年11月30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易显飞教授应邀做客科技人文讲堂,做题为《“人类增强”的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探究》的学术报告。科技哲学系执行主任徐飞教授主持了报告会,科技哲学系师生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技术化人类的身体、认知、道德乃至情感的同时,重塑了人-技关系,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易显飞教授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视角出发,就如何避免现代技术与人文的分离,如何让新兴增强技术真正沿着人文主义的轨道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讲座伊始,易显飞教授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进行界定,并介绍了其类型与特征。“人类塔强技术”(Human Enhancement Technology 简称HET)是以生命和人本身为技术的改造对象,通过对人自身进行操作而实现对人的人体、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进行增强的技术。而新兴“人类增强”是由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等新兴科学技术协同组合、交叉融合发展的新的技术范式,即“NBIC会聚技术”范式。学界当前更为关注的新兴增强技术主要包括“认知增强技术”(简称CET)、“道德增强技术”(简称MET)与“情感增强技术”(简称EET)三大类。对此易教授提出上述技术类型随着NBIC会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技术的“升级”和“反转”,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后技术时代”。并且,当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不同于传统人类增强技术,具有如下特征:前提的预设性、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风险的高度不确定性、工具的植入性、技术的“会聚性”、人的深度科技化。基于上述基本特征, 当代新兴增强技术或已实现对传统增强的“范式”变革,即以技术的会聚为基础, 以预设界限为前提, 以工具性植入为手段实现了技术的“跃迁”。 

易教授特别指出了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人文价值。考虑到技术影响的正反面,从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对立阵营中分析了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正向人文价值”与“负向人文价值”。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不确定性也引发了不可预测的技术风险,其重塑了“人-技术”的关系,引发人类陷入“深度技术化”状态。更进一步,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存在的主要人文问题可以概括为:关于什么是人的形而上学问题、关于人性与人的尊严问题、人格同一性问题、人的认知进化与退化问题、道德的工具化与趋同化问题、情感的真实性与同质化问题、自主性与自主权的问题、公平与公正问题、健康与安全问题等九个方面。 

因此,需要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人文矫正进行说明。易教授认为应加强人类增强技术创新主体的人文责任意识培养,并且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促使技术使用主体对技术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慎地人文考量。应当建立合理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公众对增强技术形成正确人文认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规范,从社会控制层面展开人文评估,对于不同类型的增强技术,应进行差异性发展。 

讲座最后,与会师生就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易教授给予细致解答。徐飞教授总结道,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该技术未来发展问题的视角,也促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解新兴人类增强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意义。


(科技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