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房四宝工艺文化传承基地内灯火通明,备受师生期待的《中国纸墨笔砚》全校本科生核心通识课正式开启新一轮课程。
开课典礼上,《中国纸墨笔砚》理论课负责人、文房四宝工艺基地首席专家汤书昆教授主持开场,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与传承理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引导同学们共同观看了课程宣传片。

汤书昆主持开课典礼

师生一同观看课程宣传片
宣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佘征军作为导师代表致辞。他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制笔生涯,鼓励同学们在课程中用心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要学习技艺,更要沉下心来,亲手制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体会传统手工艺带来的成就感与内心宁静。

佘征军作为导师代表致辞
理论课教师陈彪则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原料工艺性能对纸的影响”,揭示了传统造纸技艺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

陈彪致辞
在随后的导师聘任仪式上,陈彪代表课程组为工坊导师们颁发了聘书。本学期强大的导师阵容汇聚了文房四宝领域的顶尖力量: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纸笺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靖,徽州皮纸第五代传承人、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2022年北京“冬奥”纪念用纸特邀制作人朱建新,徽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程国胜,国家级非遗项目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岱。

汤书昆、陈彪为笔墨纸砚工坊特聘导师颁发聘书
简短的开课典礼结束后,各工坊随即展开了第一堂实践教学。同学们根据兴趣分组,进入了充满浓郁传统氛围的工作坊:
在纸工坊,朱建新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与纸的不解之缘,讲述了自己数十年来制作楮皮纸的丰富经历和对古法造纸的思考感悟。随后,他现场演示了原纸制造的“搅浆”“荡帘”等核心技艺,同学们在大师指导下亲手体验,感受“一纸千金”的制作难度。

朱建新教学抄纸

同学展示造纸成果
而在加工纸区域,刘靖则如数家珍般地展示了包括真金粉蜡笺、流沙笺、草木染纸在内的数十种精美加工纸样本,其绚丽的色彩与精湛的工艺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刘靖带领同学们认识纸笺的类型、染色的原料并现场教学流沙笺制作,以画笔牵引颜料在水中流动成纹,纸覆水吸附成形,灵动纹理跃然纸上。同学们沉浸式体验流沙笺制作,完成创意作品,深入体验了非遗的魅力与匠心传承。

刘靖展示加工纸样本

刘靖演示流沙笺制作工艺——拨色
在制墨工坊,程国胜向同学们讲述制墨的工艺复杂且讲究,每个步骤都需要人工参与,讲究慢工出细活。同时程国胜将多种制墨原料一一陈列展示,指导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墨模雕刻、彩绘等工艺流程。

程国胜讲解制墨原料

程国胜讲解制墨原理
在笔工坊,佘征军介绍,一支上乘宣笔的诞生,需历经选料、配料、梳、齐、整等一百多道精细工序,每一道都考验着制笔人的耐心与匠心。他亲自演示了如何选用优质的山羊毛、黄鼠狼尾毛或石獾毛等原料,经过反复梳洗、浸泡与修整,最终使笔毫达到“尖、圆、齐、健”的四德标准。同学们围在操作台前,亲眼见证毫毛在大师手中被梳理得整齐划一,对“千万毛中拣一毫”的极致追求有了更为震撼的理解。

佘征军讲解宣笔原料

同学亲自体验宣笔制作——理毫
在砚工坊,朱岱从歙砚的发展历史、传承制作手艺、工艺特征、传承保护等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详细讲解,随后指导同学们认识石纹理与各式刻刀,大家亲手磨制刻刀,并在砚坯上初步体验打磨与线刻,体会“金石之趣”。

朱岱指导学生体验制砚

学生熟悉制砚工具
首次工坊实践课在浓郁的学习与创作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从理论到实践,从观摩到亲手体验,不仅初步领略了纸墨笔砚制作技艺的精妙与深邃,更在与国家级非遗大师的面对面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了那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搅浆荡帘”的造纸体验到“毫毛拣选”的制笔感悟,从墨模雕刻的细腻到砚台线刻的厚重,每一项技艺都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密码,每一次动手都让“工匠精神”有了更鲜活的注解。
随着未来课程的深入推进,同学们将在顶尖非遗导师的指导下,持续探索纸墨笔砚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科学智慧,让古老的文房四宝在年轻一代的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房四宝工艺文化传承基地也将继续以课程为纽带,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