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开班

发布者:贾倩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0

10月2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十五届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开班典礼,在中国科大人文楼B311会议室举行。本次研修班由中国科大、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育部-中国科大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中国科大手工纸研究所承办。

中国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雅清,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调研员谢险峰,原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靖,以及研修班全体20位学员、任课教师代表、学生志愿者和《中国旅游报》等媒体记者出席了开班典礼。典礼由中国科大讲席教授汤书昆主持。

李雅清代表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致欢迎辞。她介绍,中国科大在传统工艺、非遗技术保护和数字化传播领域成果显著,不仅设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非遗保护与研究机构,更已坚持17年深耕中华手工造纸传承与田野研究,累计出版13卷《中国手工纸文库》,成功举办14届研修班培养283位手工造纸传承人群。她表示,学院将以优质资源为本次研修班保驾护航,助力学员实现技艺与认知的双重提升。

谢险峰代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研修班开班表示祝贺。他说,安徽始终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中国科大手工造纸研修班已成为安徽非遗研培的标杆项目,为省内乃至全国手工造纸技艺的活态传承作出重要贡献。他期待学员们能借助此次研修班平台,深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为非遗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勇慧作为往期学员代表发言,她分享了三年前在研修班的学习经历与结业后的实践成果。她说,在中国科大习得的纤维分析、实验室检测等科学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山东省重要古籍保护、明代瓷青纸写本修复等工作,对助力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带来了直接促进。她勉励新学员珍惜一个月学习时光,沉心吸收课程精髓,积极交流碰撞灵感,结下深厚同窗情谊。

刘靖作为历届任课教师代表发言,他既是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研修班第一期学员。作为学长与导师,他欣慰于往届学员借研修班实现产品升级与发展的成效。他说,研修班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的创新平台,期待新一届学员收获知识与情谊,努力擦亮手工造纸这张古老文化领域的经典名片。

第十五届研修班学员代表、云南鹤庆白族手工造纸代表性传承人李钢分享了家族十代传承白族白棉纸技艺的传承历程与当下的困惑,表达了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破解技艺难题、为传统手艺寻找未来路径的渴望,并代表全体学员承诺将以空杯心态虚心求教、以开放姿态充分交流,全身心投入学习。

开班典礼最后,中国科大讲席教授汤书昆宣布第十五届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与发展研修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在学生志愿者引导下,领导、嘉宾与全体学员移步东区郭沫若广场合影留念。合影结束后,学员们前往东校区人文楼A101会议室召开第一次班会,选举产生班委成员,为后续研修学习做好准备。

本次研修班的20位学员来自全国多地,涵盖大理白族白棉纸、富阳元书纸、中国宣纸、泾县皮纸、铅山连四纸、新疆桑皮纸等多项手工造纸非遗项目传承人,以及故宫博物院、中国书店、南京师范大学书画修复研究所等单位的纸质文物修复界非遗传承人。在为期一个月的研修中,学员们将围绕手工纸活态传承、技术测试分析、新媒介传播三大方向深入学习,走进实验室开展检测实践,前往多地造纸基地实地研学,期待最终形成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思维的结业成果,推动手工造纸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