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演化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者:黄玉明发布时间:2017-12-07浏览次数:1178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先生学术报告会


123日下午,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先生应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及校博物馆的邀请,在我校做题为《生命的演化及其现代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在东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举行。



周忠和院士首先介绍了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界对进化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古生物化石可以为地球生命演化描绘宏伟的画卷,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但是要理解生命演化的机理,探讨其现代启示,需要全面认识达尔文进化论,古今结合。

报告中,周院士将达尔文进化论与拉马克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对比,对拉马克学说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思想进行评议。他利用英国桦尺蛾在工业革命前后颜色变化的案例阐释了群体内变异是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机制。因而生物进化具有随机性,没有预见性和目的性,这解释了生命演化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他否定了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直线性发展的观点,并指出适者生存不等于强者生存,生物适应是一种被动过程,因此生物演化比进化一词更准确。

达尔文进化论自19世界中叶以来一直经受着公众和学术界的质疑,如木村资生提出的“中性理论”和中间类型化石的缺失等,直接冲击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是进化主要动力的观点。周院士引用龙漫远先生的话,指出“中性理论”是解释分子进化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生物层次上的演化现象,可作为达尔文理论在分子水平上的补充。同时展示了部分古生物新证据回答了物种进化缺乏过渡类型的问题,支持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渐变理论。

进化论的影响不仅已经远远超越了生命科学界,而且对人类的思想、政治、文化、心理学等众多邻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院士从严复先生《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出发,探讨人类自身的演化问题。他指出生物之间不仅有竞争关系,还存在共生关系和利他行为。任何生物对演化都没有完美的适应,包括人类自身。人类演化的历史也是越来越清晰,而且人类还在不断进化,生物性和人性在演化过程中是相通的。人类应理解自己的动物本性,了解生物史大灭绝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我们应对当今全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本次学术报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周忠和院士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历史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及其现代启示,带领我们跨越了生命演化的长河,同时纠正了我们过去对进化论和生命演化认识的部分误解。最后,在场师生意犹未尽,就生物大灭绝、人工智能与生命演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同周院士进行了积极互动和交流。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校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