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翔老师团队提出多模态教学历史课件新模式,优化思政教学效果

发布者:邓曼妮发布时间:2023-11-30浏览次数:220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张燕翔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王雅,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樊桂敏、宋怡、胡云峰老师等,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SCORM整合VR等多种媒体模态的课件模式,有效提升了近代史纲要课程学习认知效果,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上。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之下,近年来我国建设及上线了一大批的思政课线上课程,然而在传统线上课件“PPT+教师讲解”模式下,媒体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探索创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VR技术的普及发展,VR媒体内容沉浸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体验,尤其许多历史遗址的VR重现能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具身体验,但对VR内容的体验往往难以在正常的学习流程中进行管控,会导致用户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和浪费时间。为了实现有管控地利用VR媒体的教学优势,同时有机融合多种媒体的传播展示优势,本文提出了基于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集VR全景、图形、信息图、地图、音频、视频、文本字幕和时间序列等复合数据于一体的多模态历史课件的创新模式,将VR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无缝地集成在线上课件的内容及时间管理机制中,并将其应用于构建中国近代史课程的多模态在线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和理解,使相关知识易于吸收。早在2018年,张燕翔老师团队就已开发了将AR/VR集成到SCORM课件中的新颖的技术模式(https://doi.org/10.1145/3208806.3211215),此后,知名多媒体创作软件开发商Adobe也于2019年在其SCORM课件制作工具推出VR支持功能。

这一新颖的课件模式适合于与历史遗迹、历史事件相关联的思政线上教学,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具身感知使得此类思政课线上课件更加生动及真切,为思政线上教学提供一种理想的课件模式。

研究团队使用了脑电图、测验和问卷等方法来监测及评估学习效果,与传统视频课件进行了对比实验。脑电图(EEG)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和理解程度。问卷调查则用于收集学生和教师对多模式课件技术的主观评价和反馈意见。研究团队通过对学习者使用多模式课件技术进行实验和对比研究,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通过脑电图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多模态学习体验能够更好地激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多模态课件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力。360度全景虚拟现实(VR)视频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与传统课件的用户脑波数据对比

与传统课件成绩对比

与传统课件的用户反馈对比

实证研究表明,这种新型的多模态课件模式为网络历史课程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感,实现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思政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科大新文科基金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张燕翔副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提升教育认知效果的新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所开发及出版的3部新媒体科普出版物先后三次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等。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3-46229-2.